上 柴拥有50多年的历史,技术开发能力在国内柴油机中名列前茅,技术研发能力也是国家认证,上柴系列发动机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经济性好,噪音低,外形美观等特点。500kw上柴柴油发电机组可适用于小区、房地产备用电源,工厂备用等,深受客 户喜爱。
1、显示功能:LCD显示三相电压、电流、频率、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发动机机油油压、冷却水温度、转速、电池电压、运行小时数等等。
2、参数设定:可以在控制面板上或通过PC设置发电机控制器的参数,通过多个可定义输出点的功能设定,满足用户的需求。

3、报警保护:电气故障、跳闸、停机、发动机超速/低油压、高水温、压力/转速传感器信号丢失、启动失败、紧急停机等报警功能,LCD面板会显示出现的各项故障。
除了标准一体式结构外,康 瑞 彤还为不同用户提供普通型、自动化、四保护、自动切换及三遥监控、低噪音、移动式及自动化并网系统等需求的柴油发电机组,拥有十余年的柴油发电机制造经 验,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系统。
康 瑞 彤发展有限公 司从事柴油发电机组设计生产,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许多用 户使 用康瑞彤柴油发电机组后对我 司质量和服务给出了肯定。

柴油发电机组存在每个地区,以单位为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单位,是都存在备用电源的,其中数据中心常见UPS电源,其他部门所常见的便是柴油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一种简洁化能源,其使用方便、维护简单,500kw潍柴发电机组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并不会出现过多的问题,一旦操作人员使进行了不正当的使用,500kw潍柴发电机组本身易损件会承受更大的损伤;
当我们发现500kw潍柴发电机组在出现跳闸时,发电机组主开关指示灯出现绿色闪光,可能会伴有保护动作信号。发电机电压、有功、无功,定制电流归零等。单位切换备用电源容易出现跳闸;
1,机炉按照甩负荷处理,锅炉暂不熄火,汽机关闭供热系统,开调速油泵保持油系统正常,尽可能不破坏真空,作好再次启动的准备。

根据各厂设备情况,处理步骤略有不同,但是事故处理的原则是相同的:迅速判明故障,隔离故障,维持正常部分的正常运转,尽快恢复故障设备的运行。
我们也可以仔细观察一下500kw潍柴发电机上的电流表、电压表是否正常,运行时测量一下电流是否正常。检查负荷侧是否是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分路闭合负荷侧开关,用排除法找出互相负荷、检查负荷侧是否有零地接反或混接的、核实发电机容量与负载容量的匹配情况。
在寒冷的冬天,由于外界温度很低,柴油机燃料粘度增加而不利于燃油的雾化与燃烧,运动零部件阻力增大,再加上蓄电池工作性能降低等因素的影响。
5、500千瓦发电机一小时发多少度电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燃料消耗增加以及动力性能下降,很多用户为此很烦恼,这种情况下加装一个水套加热器就OK啦。
图片中这款上海系列500KW全自动发电机组就是东北一客户定制的,为应对北方低温天气,机组加装了水套加热器。水套加热器是采用优质不锈钢加工而成,配备恒温控制装置,在寒冷气候下,能够使水回路温度上升,达到为柴油机暖缸,本体预热功能。
机组动力采用上海系列柴油机,直列六缸,24伏电启动,电子调速,带涡轮增压,动力强劲。搭配帆威无刷铜芯发电机,自带Avr调节器,电压输出更稳定。
6、500千瓦发电机尺寸是多少配置了ATS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负载在市电供电和油机供电之间的自动切换,保证负载电力的持续供应,无需人工值守,切换过程不超过15秒,广泛应用于要求电源快速切换的场所。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全校开展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之际,开辟服务“国之大者”专栏,深入挖掘我校主动担负时代使命,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故事,阐释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与势、人与事、情与理皆是国之大者,进一步汲取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蓬勃动力。今天,一起走进世界上首台双水内冷发电机。
1980年开年,浙江省的第一期《科技简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我省第一台500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运行情况良好》的文章,文章中说,由浙江大学电机系和临海电机厂设计制造的我省第一台500千瓦双水内冷科研发电机运行四年来,正常运行五千八百四十小时,发电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度,它出率高、运行稳、体积小、省成本的诸多优势,极大助力了“四化”建设。
7、500千瓦发电机油箱容量此时距离浙江大学郑光华教授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了世界上首台双水内冷发电机,已过去22年。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第24项发明。而彼时的中国,正处在物资极其紧缺的困难时期,郑光华、汪槱生、陈永校等浙大科研工作者,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大胆创新、埋头苦干,自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到此项发明诞生后的60余年里,始终不断优化升级相关技术,提升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实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8年初,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就是占电力行业七分之六的汽轮发电机仍然需要依靠国外,设备非常紧缺,自身的制造能力还远远落后于生产需要。
双水内冷电机中的“双”,是指发电机中的定子和转子;“内冷”是指采用绕组内部冷却的方式。冷却的介质为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使用水来对绕组直接冷却,可以大大缩小发电机的体积,节约制造、运输和安装等的成本。同时,水作为冷却介质,其制造成本低廉,无污染。但在当时,用水代替气体增强冷却效果的技术因为诸多难点未被攻克而被公认为世界级禁区。
8、500千瓦发电机组为了解决国家电力供需的矛盾,各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难题。上海电机厂邀请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师共同研讨,决定先试制定子水内冷、转子氢内冷的汽轮发电机。试制工作从1958年5月间开始,预定1960年完成目标。
当时,浙江大学电机系教研组已经确定了“电机的冷却”的科研方向,电机系教研组组长是郑光华,党支部书记汪槱生、副书记陈永校。为了走出自己的科研途径,党支部一班人想法非常一致:既然是科学研究,外国人有的当然可以搞,外国人没有的,我们更应该搞。
回到杭州之后,郑光华检索了大量有关转子水内冷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一致认为转子水内冷具有很好的冷却效果,但很难实现。郑光华针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陈永校一起讨论,根据流体力学理论计算出转子水内冷所需的水压后,提出了转子绕组水内冷的电路、水路布置方案。
9、300千瓦发电机有了结构方案之后,陈永校对实验模型的结构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马上动手开始制造实验装置。郑光华、陈永校、林章伟等,和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俞金波师傅,大家都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在实验室,不少问题也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中迎刃而解。他们只用一个星期就设计和制造出了一台简单的只通水不通电的转子水内冷模型机组。模型试验于1958年6月26日获得成功,并取得了必要的数据。试验证明,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使电机转子顺利通水,不会因为通水而引起振动。
模型试验成功后,学校决定召回正在下放劳动的汪槱生,与郑光华、陈永校等几位教师一同承担起双水内冷发电机的实验工作。课题组随即决定去上海电机厂商谈厂校合作事宜并进行试制。郑光华和汪槱生顾不上印出方案及初步实验报告等资料,便带上手稿直奔上海电机厂。
上海电机厂欣然接受了厂校合作试制转子水内冷隐极式汽轮发电机的建议。听了浙大对结构方案和草图、初步计算数据、模型试验结果的详细介绍后,大家十分感兴趣,认为这与国外的氢冷转子技术相比,无论是在工艺上或结构上都要方便简单得多,以后在生产大型汽轮发电机时可以不必采用国外的氢冷方式了。
10、50千瓦发电机那时恰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非常缺乏。面对艰苦的条件,浙江大学的科研工作者们依然保持严谨作风,联合电机厂完成了双水内冷的研发。制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漏水。“双水内冷”对水的密封要求极高,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生产精密部件的大难题。
双水内冷发电机的成功研制,使中国不必采用当时国际上大型汽轮发电机唯一采用的氢气冷却方式,而可采用更经济,更高效的双水内冷技术,为国家自制大型发电机铺平了道路,加速缓解了国民经济与电力工业的供需矛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后来,郑光华结合科研成果,系统地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撰写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减少通风摩擦的新途径--2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铁芯空气冷却论证》的论文,从而为推广自行研制双水内冷发电机技术扫清了障碍,也为发展双水内冷发电机建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