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原油价格

一石粮食是多少斤(一斗粮食是多少斤)

1、一斗粮食是多少斤

10升为1斗,五斗为一斛,2斛为一石,清朝一亩地有300斤粮食?

明朝的张居正可谓是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来,全国各地基本都是延续这一算计,只不过缺陷还是蛮多,明朝以前,还是有许多地方没有实现“合群”,觉得这个度量衡不好用,直到张居正做了一次全国土地的丈量,规定了弓尺的长短及丈量方法,于是间接的才有了10升为1斗,五斗为一斛,2斛为一石。

张居正的这一次土地测量可谓是中国历史质量最高,也是最合理的一套耕地统计数字,算得上一个历史丰碑。

2、古代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到了清朝,由于满清人对于汉人起初是一种不友好的态度,所以在丈量制度上面,也是难以服众,汉人不听,所以各地也不能严格执行部颁的标准,很快就陷入一种紊乱状态。但在康熙执政的期间,做了一些表率,颁布了一些政策,渐渐的汉人对满人也没有多大的仇视,于是就接纳了“部铸弓尺,颁得天下”。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这时因为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标准,在弓步上面就没有统一,比如江南地区的六尺为一步,而这个尺的标准也是不一致的,老一辈的肯定听说过苏尺和官尺。

清朝规定240步就是一亩田,但是这里就有大亩和小亩的区别,260步的360步的甚至有些大户人家还有1200步,这一点上面来看,确实没有做到合理化。其次有些地方也没有用亩来表示耕地,因为每个地方的文化有差异,比如东北关外,别人就用晌为单位,一晌地就是一个人一天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但这个晌就会因人而异,年轻力壮的这个晌的面积就大一些,而一些不利索的晌的面积有小一些,所以根本无法统一,至于这个一晌地等于多少亩田地,更是无法确定。

还有些地方会用种子种植的多少规定田地,比如那个“一斗田”就是能插完一斗稻种所育成的秧苗,也有会以“一石田”为单位,说明这块地收获一石粮食,此外还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表示单位。

3、清朝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那么说到底,清朝的一亩地是不是如一些人说的有300斤粮食?这一点有很大的猜忌,因为多个地方的量器也是大有不同,比如箩、桶、碗,但这个箩的实际容量因为有资料佐证,所以可以大概的换算出来,1箩=70斤=2斛=10斗,1担=2箩,至于桶和碗没有具体的资料所以无法确定,更加无法换算。而根据现有的资料看来,1石等于140斤折算,而清朝大概的一亩地有一到两石,所以有可能是300斤。

当文明还在各自的迷雾中独自生长,地理上的距离成了绝对的区隔。少有的交通只能算作是文明间的孔径,一点一点的沟通着彼此的养分。有人说中国的舟起源于竹筏,中空的多节型竹腔即使有哪个破裂,整个竹筏也可以保障安全,也许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课本常说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小朋友的启蒙必读《劝学》中,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唐朝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彼时的人们出行能驾车于大道之上几乎是一种奢侈(古代交通具体另文详述,敬请期待),而河流与水运的利用,是比道路更主流的迁移方式。中国的船,让人们在征服江河的斗争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千变万化,不断延伸着时光的脚步。在漫长的历史中,舟船已经深深渗透进人力的历史与文化,这也在文字中留下了痕迹。

夜半钟声的客船,载不动愁绪的双溪舴艋舟,独钓寒江雪的孤舟,门泊的东吴万里来船,夺得龙标竞渡的赛艇。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野渡自横的渡船。长风破浪会有时。主人下马客在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乃至于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同舟共济”,出门在外“舟车劳顿”,下定决心“破釜沉舟”,形容关系“友谊的小船”,这一切都源自于舟曾经的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整合下西洋,乃至我们问鼎长天的“神舟”都与这一叶轻舟的历史息息相关。

这里略略科普以《梦华录》为线索的,我知道的那些著名的“船”。

5、汉朝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展开《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图里有超过23条超过15米的大船,而且多数都是运粮的官船,这些船都是以“纲”为单位的。

提到“纲”,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水浒传里的“生辰纲”,常常让人联想到“会天大雨、道不行,度已失期”的陈胜吴广起义。与“纲”有关的著名概念还有“花石纲”,宋徽宗赵佶为修建宫殿园林“艮岳”,在苏杭设立“应奉局”,搜罗江浙一带民间奇花异石,用船运到都城开封。运送花石的船队称花石纲。

这里的“纲”其实是个量词,宋朝运输物资的船只众多,继承了唐朝开始唐玄宗管理漕运的制度,给每十条船编为一“纲”,纲代表了大宗商品运输,每一纲指定一个官员押送。由于帝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物资需求旺盛,加上宋太祖为巩固中央政权推出的“强干弱枝”政策,使得汴河的运力被极大地利用,到宋真宗时期,已经扩展为三十只船为一纲。汴河码头的盛世图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6、宋朝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粮食供应量远远超过汴梁城的人口。这是因为不止是东京汴梁城的百姓,汴梁城周围还有80万禁军驻扎。军民保守估计最少的时候也超过两百万。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驻军?这要从东京的地理位置讲起。从现在的地形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开封的地形地貌缺乏山河之险,而北宋的君主由于是“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得来的江山,所以一直奉行“强干弱枝”的政策,所以都城要派重兵把守。加上北宋的富庶,所以北宋的汴梁城所需物资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都城,汴河日日夜夜运送给养。

漕运在各个陆路节点设置“转运使”,《梦华录》名场面“镖记”女友“双向救赎”的场所提供者,那位被灭门的杨运判就是在这个系统工作的,书画界如雷贯耳的著名大家米芾也长期从事这个“物流业”。

7、明代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清明上河图中码头边上很多人在卸货,可以看出不都是粮食,也有其他杂项,这展示了宋朝的物流业很多官员利用漕运夹带私货。不过由于皇帝对经济的宽容,通常情况下只要任务完成,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剧中设定运送茶叶的官船运个把人也很合理。男女主的戏剧冲突由此升级。

靠岸休息店家开后门方便消费,两个人相邀去酒店。货船,客船有两侧窗户。船上生火做饭、打盹、闲聊。好像这些我们的顾盼生辉组合都有。

我们的男主名字“顾千帆”这里的帆就是一种动力船舶系统。后来郑和下西洋等一些列的航海技术都源自于这种技术。

8、民国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前一阵儿,有关生不生二胎的话题引发人们很多的讨论,按照有关报道,2016年,中国共出生了新生儿1846万,而符合生育二胎的目标人群是9000万人,也就是说,只有28%的人们选择了生二胎。

有媒体专门采访了一线城市的家庭,这些家庭估算下来,在大城市,养一个孩子要花几十万到上百万,人们发出了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的感叹。

很多人也在呼吁,是不是应该给生二胎的家庭进行补贴呢,诸如奶粉补助,住房津贴,教育赞助等等。

9、过去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一些专家还举例说,在挪威,政府甚至给生第三个孩子的家庭赠送一辆骑车,来佐证生孩子补贴的合理性

宋代的幼儿救助,从贫困家庭的孕妇妊娠、新生儿出生,到灾荒、饥歉年间幼儿的遗弃,都有明确的救助和保护措施,此外还设有官方幼儿救助机构。

在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京东提刑韩宗彦就上书朝廷,请求“凡下户有怀妊而不能自存者,愿赐之粟。”

10、三国时期一石粮食是多少斤

到了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朝廷正式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救助贫民儿童的养育:“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官府)给钱养之。”具体措施是“州县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生女而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绍兴十五年(1145年),又诏改支钱四千为予义仓米一斛。乾道五年(1169年)四月,孝宗下诏“……有贫乏之家生子者,许经所属具陈,委自长官验实,每生一子,给常平米一硕、钱一贯,助其养育。”

也就是说,在当时,只要生一个孩子,朝廷就给一石米,一贯钱,作为生孩子的补助,那么,当时的一石米,一贯钱,到现在值多少钱呢?

古代的钱币换算历来是头疼的问题,在这里,我拿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现在我们以黄金的价格来推算,宋代的一贯合今天多少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