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东欧冲突所赐,原油、天然气乃至粮食的全球供应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眼看着“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骤然降临,全球的期货炒家都开始变得亢奋了起来。
不过在一堆暴涨暴跌的俄乌相关期货品种中间,最夸张的倒不是原油和天然气,反而是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的——镍。
就在短短的两个交易日内,LME镍价大涨248%,几乎创下了近35年来的最高水平。考虑到期货玩家的夸张杠杆率,这种一柱擎天的走势搞不好又得在各地搞出不少大乱子。

就算俄罗斯的镍供应量占了全球总量的9%,这也解释不了目前LME镍的夸张波动。东欧是在打仗不假,可两边又没到互飙核弹的地步,镍矿离断供还远着呢。
挖着挖着,有心人便把矛头指向了国内某500强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叫青山控股,主要是做不锈钢及相关产品的,而在不锈钢生产领域,镍刚刚好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
不过从准确性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猜测还是没啥实锤。就在今天下午,青山控股通过媒体回应:“公司上午已经在开会,正在整理相关资料和内容,届时将会统一作公开回应”。

说句公道话,国内公司“炒期货”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种不务正业。
对一般涉及制造、加工等中间环节的公司来说,通过期货市场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类似的操作在全球范围内也不鲜见。
你想啊,那些国外的大矿山没事就喜欢借着天灾的机会坐地起价,国内的公司为了不被他们占便宜,不得不通过期货市场上来对冲“人为的”市场风险。

不过这种看似“稳妥”的办法,有时候却会捅出大篓子,为啥呢?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
前几年闹非洲猪瘟的时候,国内的部分期货炒家就试过用无人机给猪场投放“死猪肉”。为了跟这些“空降兵”对抗,有的养猪场不得不架设起了电磁干扰装置,最后反倒影响到了民航的GPS信号。
相比之下,国外的大佬们玩得更狠。2018年,有家外国媒体整了个大新闻出来——「十几个索马里海盗在法庭上承认,自己其实是有编制的“正式工”,雇主就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大投行高盛。」
5、中航油事件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据说在多年之前,这群拿着AK在海上呼啸而过的海盗们就被成箱的美金招安,从此化身成了高盛在公海的“编外人员”,盯着跟高盛交易有关的船只下手。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这些工作的性质其实跟投行金领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不用穿西服,手里拿着的AK和RPG也比公文包更沉。
不过考虑到国际大投行“洁身自好”的行事风格,这个新闻大概率是个假消息。就有点类似网上特别流行的那种“苏联笑话”,编出来唯一的意义就是图一乐。
6、中航油事件陈九霖的责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主要是海盗的实力太可怜了。一条船、几支AK、最多再加两发RPG,想靠这么点本钱在各国海军的护卫舰面前浪,能翻起什么波浪?
前几年被媒体曝光的中航油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03年的时候,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拿到了在境外进行期货交易的资格。一开始,他们正确预判了市场走势,不仅没亏钱、还小赚了一笔。
考虑到高盛在某些场合的“反常操作”,所以圈里也一直流传着“高盛反买,别墅靠海”的神奇说法。不过调侃归调侃,这话并不能作为真正的投资建议——再说了,靠海的别墅也不一定住着舒服。
7、中航油事件的启示和教训别忘了投行的老本行,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撸起袖子亲自下场搏杀,凭借着庞大的资金体量和在华尔街盘根错节的关系,那更是无人可挡。
打从2008年收购了贝尔斯通开始,摩根大通就开始了对白银价格的漫长操纵。
一般来说,经验丰富的交易员往往会挂出数笔金额不菲的单子,等到价格走势符合预期之后,再趁交易完成前取消,靠交易技巧就控制了价格。
8、中航油事件 原因 启示其实这种“虚假申报”和“频繁撤单”,这跟咱们A股的庄家们玩的是一个套路,凭借体量优势操纵市场,达到长期压制银价的目的。
几轮下来,赚了个盆满钵满。过了两年,实在看不下去的监管通过了一个禁止在金融市场上裸卖空的法案,见势不妙的摩根大通这才收手。
为啥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白银的价格被炒得太夸张了,为了配合“上面”的意思,摩根大通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大量囤积白银。
9、中航油事件启示每当银价持续上涨,交易员们就会砸出来几百万盎司的白银卖空合约,等到银价暴跌之后,他们再用超低价回购这些合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群老外已经掌握了白银的定价权。
眼看着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投行大搞市场操纵,有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就想站出来揭露真相。可是面对着华尔街盘根错节的金融利益共同体,类似的举报根本就翻不起什么浪花。
最夸张的时候,举报最积极的那个哥们直接在美国的大街上被车撞了。就在车祸前一天,这个叫马奎尔的哥们才刚刚在网上公开了一大沓针对华尔街和大投行的举报信。
10、中航油事件引发的内控新思考你说这么巧合的事情,怎么就发生在了他身上呢?可到了这种时候,跑得最快、又最富有正义感的西方媒体倒是极其默契地选择了缄默。
当天晚间,中国石化发布公告证明了上述报道:公司了解到子公司联合石化在某些原油交易过程中因油价下跌产生部分损失,公司正在评估具体情况。公告同时表示:联合石化总经理陈波和党委书记詹麒因工作原因停职,由副总经理陈岗主持行政工作;目前,联合石化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这份公告并未说明联合石化两高管停职的具体原因。不过,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有联合石化的内部人士透露,两人被停职的原因是“公司下半年市场严重误判,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