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煤炭

卫蓝新能源(卫蓝新能源股票)

1、卫蓝新能源股票

“如今整个行业能量密度向300Wh/kg以上靠拢。”在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看来,随着电池技术不断迭代、能量密度逐步提升,电动汽车终于在续航里程表现上开始追平甚至超越燃油车,续航里程不再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革命远未走到尽头,至少还有近10倍的增长空间需要从业者去努力实现。”

中汽协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900万辆,同比增长35%,继续维持高景气度。当前,以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仍是我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技术方向,而多条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则有望在新的一年迭代升级,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预计,2025-2030年将是半固态电池取得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在一众动力电池企业推动下,半固态电池正迎来量产装车的关键时点。”

2、卫蓝新能源股票代码

半固态电池在“过渡期”创出一片天。在电池企业中,不仅仅是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主流企业已公开表明在半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有所布局,清陶、卫蓝、辉能等也相继推出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固态电池,并计划在近两年投入量产。在国内,今年,上汽、东风、蔚来、高合等主流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旗下近10款电动汽车将配套固态电池。

1月2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高安全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配套车型的电池包电量达160KWh,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半固态电池匹配客户需求,预计2023年批量交付;去年年底的广州车展上,东风汽车表示,目前正在研发的第二代固态电池,预计将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搭载,届时整车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同时,长安深蓝也表示,开始加速半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已经进入工程化研发阶段,2025年将搭载整车应用。

随着岚图汽车首款轿车“追光”全球首发亮相,为其半固态电池提供了电芯和模组的孚能科技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有半固态产品实现量产装车。在此之前,赣锋锂电表示,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应用于东风风神E70,第二代固态电池预计2023年一季度完成SOP阶段。此外,尽管蔚来汽车方面表示“150度(kWh) 半固态电池包还是按原来的计划在明年上半年上车”,但卫蓝新能源官宣的一则消息却表明,搭载卫蓝150度半固态电池包的蔚来ET7有望在今年一季度推出。

3、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未来几年,半固态电池凭借自身的优势,可能成为电池技术的重要路线之一。”业内人士表示,大致来看,无论国内海外,已明确率先在整车上应用的是固液混合电池,在去年及今年电池厂为车企提供样品,进行装车测试,并进行小批量制造,确保有意装车应用的车企能够按照时间规划推出新车,“如孚能给宝马、戴姆勒送样,清陶给北汽、上汽、哪吒等送样,国轩与高合,卫蓝与蔚来合作等。”

不仅仅”宁王”,多氟多方面透露,公司的钠离子电池已有批量成品下线,正在进行各类评测,目前正在准备扩大批次产量。此外,仅去年12月,多家上市公司均披露了钠离子电池研发生产的最新进展,其中,欣旺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样品在进行测试验证,项目进展顺利,产品具体上市计划会根据客户需要确定;在2022钠离子电池技术研讨会上,蜂巢能源透露,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原型样件已经完成开发,能量密度达110Wh/kg,目前正在研发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预计2023年一季度完成设计定型,能量密度为135Wh/kg,且在2023年第四季度计划完成160Wh/kg 的钠离子电池开发,预计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孚能科技则宣布收到江铃集团新能源“同意就EV3车型开展钠离子电池前期适配性预研工作”的通知,该应用钠离子产品车型将在2023年上市销售。

“钠电池本质上是替代磷酸铁锂电池在价格更加敏感的应用场景。”光大证券在研报中称,在户储/UPS/5G基站领域,钠电池可以进入并形成一定渗透;在两轮车领域,钠电池有望占据较大份额;乘用车领域,钠电池在成本敏感度较高的A00/A0级车有望快速渗透。“预计2023年钠电池形成小批量量产出货,2024年产业将迎来规模化大幅降本时刻。”

4、卫蓝新能源上市了吗

因为一枚电池,他扎根溧阳,为梦想孜孜以求;仰望星空,为科学攻坚克难。

李泓,男,“十四五”科技部、工信部储能与智能电网重点专项总体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

4月7日,由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牵头的国家重点专项——“耐高温长寿命高安全锂电池研究”在溧阳中关村启动。作为项目主要推动者,李泓风尘仆仆从北京赶来参与主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5、卫蓝新能源股票代码600799

“这是我们首次承担国家重点专项战略性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将整合多方力量,共同研发一款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电池。这款电池除了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还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李泓这样介绍该项目的重大意义。

李泓是新疆奎屯人,1993年开始从事先进储能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1997年,他在世界上首次申请了高容量纳米硅负极材料的发明专利;2005年,提出元宵结构纳米硅负极综合解决方案,入选“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2017年,提出和发展了基于原位固态化技术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技术,推动了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技术和高通量计算技术发展。

有人说,选择了科研,就意味着选择艰辛和寂寞。对李泓而言,30年来最有乐趣的事情,就是科研。

6、卫蓝新能源 固态电池

“做科研有挑战感,也有成就感,因为可以通过创新的思想和方案,解决现在行业内遇到的一些难题。最主要的是,科研可以给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李泓说。

2016年,正全力打造动力电池产业的溧阳和深耕锂电池研发的李泓一拍即合,带领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开启“狂飙”模式。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做电池的基础研究,也希望能把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李泓说,当时来溧阳的目标十分清晰:希望搭建一个电池新能源储能领域的世界级平台。

7、卫蓝新能源跟哪家上市公司合作

在溧阳,李泓先后推动创立了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探索新型研发与产业化模式。两家平台现已成长为产业实力雄厚、科研活力迸发、精英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为常州新兴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自2019年启动以来,连续4年正增长,累计营收超5亿元;牵头或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超过400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陆续获批省科技厅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省“双创”团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2017年,与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结伴落户的,还有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3家企业,分别聚焦纳米硅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持续开展研发升级和产业化。

8、卫蓝新能源和蔚来

从此,李泓又多了一个身份——企业管理者。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天目先导被评为潜在独角兽企业、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中科海钠、卫蓝新能源依靠自主创新,也在细分赛道上领跑市场。

李泓的答案是,两个身份存在一个共性:都是追求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只要保持着这样的信念,就可以跨越任何鸿沟。

溧阳这片热土,在李泓的科研和产业版图里,是出发的“原点”。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给企业和团队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如何高质量地发展,使未来一些新能源技术始于常州、出于常州、胜于常州。这是我们的目标。”李泓说。

9、卫蓝新能源湖州基地

在李泓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本由他主编的《锂电池基础科学》。书的扉页写着:不忘初心,根深叶茂。他用30年,诠释着这句话。

近期,电动汽车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及社会面对电动汽车安全性再次发出疑问。

近几年来,电动汽车生产商为了解决电动车安全问题,从车辆材质、架构、动力电池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研究。在动力电池方面,将电解质“半固态化”、“固态化”的声音越来越大,电池厂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10、卫蓝新能源招聘

近日,蔚来供应商卫蓝新能源车规级固态动力电芯下线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标志着卫蓝湖州基地第一颗固态动力电芯正式下线。据悉,2021年卫蓝新能源启动湖州基地车规级固态动力电芯产业化工程项目。自去年10月开工到今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卫蓝新能源仅在几个月内就实现了湖州基地的第一颗固态动力电芯面世,离不开的是资本和技术的支持。

资本方面,今年11月初,卫蓝新能源宣布完成近15亿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领投方为中国诚通混改基金,此次融资计划用于公司产线建设、研发投入中,融资完成后公司将进一步加快产线建设。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卫蓝新能源共获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蔚来资本、华为、天齐锂业、三峡资本、哈勃投资、吉利控股等。经过数轮融资后,卫蓝新能源的估值也逐渐增加,目前已超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