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在线消息 近日,教育部致函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理工学院正式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
据悉,更名后的四川轻化工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发展规模为3万人。
四川轻化工大学在官网上表示,“这是全体轻化人共同的追求和美好夙愿,凝聚了全校师生始终如一的奋斗和努力,是学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更名后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将加快“以质图强”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继续以创建特色产业学院为突破口,以校地、校企深度融合为路径,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纵深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再接再厉,不断进取,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能够从学院升级为大学,无疑是对自身实力最好的认可,对于招生宣传更是大有益处。但也有这样一些学校,升级为大学后,名字反而没有学院“响亮”了。比如我们今天要聊到的四川轻化工大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三线时期”西迁的高校,1965年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部分保密专业西迁至自贡市建立西南分院,1979年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四校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12月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
从四川轻化工大学的传承和沿革来看,学校先后经历了四川化工学院、四川轻化工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等几个校名。而这其中,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莫过于四川化工学院和四川理工学院两个校名。毕竟在我国,化工学院和理工学院属于主流大学的命名。

按照正常的逻辑,四川理工学院当初在升级更名的时候,应该顺理成章地升级为四川理工大学,或者是四川工业大学。但为何兜兜转转,最后又用回了轻化工大学这个非常冷门的校名呢?毕竟,在我国目前好像就这样一所以轻化工命名的大学。
通过查询媒体报道得知,四川轻化工大学并不是当初理工学院更名的最先选择。在2017年,省政府曾经发布公示称,四川理工学院拟申请更名为四川科技大学。但最终未能获批。对此,民间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这是遭到了西南科技大学的反对,也有人觉得,是四川理工学院的实力还达不到科技大学这个档次,甚至还有校友觉得,科技大学这个名字有点民办大学的气息,不更名也罢。

而更让许多人迷惑的是,四川理工学院为何没有直接申请更名为理工大学。对此,许多人都认为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反对,毕竟,成都理工的实力远在当时的四川理工之上。如果曾经的小弟变成了比自己名号还响亮的大学,显然难以接受。
但也有网友认为,这只是单纯的猜测,成都理工大学已经在业界积累了足够的口碑和知名度,完全不用担心别人来抢风头。而且成都理工大学如果要反对的话,当初四川轻化工学院在更名为理工学院的时候,就应该阻止,而不会等到今天。
9月6日,四川轻化工大学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9354名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大一新生正式入学。一向以学识广博、文雅幽默的形象,在学生中人气颇高的校长庹先国,再次以“00后”们倍感亲切的金句,引发近万名新生的共鸣。
5、四川轻化工大学官网“你们当中,有8位李鑫同学,有6位李燕、李洋、王鑫同学,还有很多其他同名的有缘人,不知我叫你们一声,是否能同时答应?”在新生们欢快的笑声中,庹先国向他们承诺:这场勇敢且欢喜的“双向奔赴”,终让你们逐光前行、走向高处。
“你们当中,有1550名新同学来自‘天府之国’成都,还有733名同学来自‘科技之城’绵阳、722名同学来自‘中国酒城’泸州,更有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同学。”庹先国说,在这里,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将被温柔以待!
他用言简意赅、充满人文气息的语句向新生们介绍学校,鼓励新生们去感悟川轻化的“大学之大”——“大学期间你们就能深度游川南,在有颜值有内涵、无处不风景的汇东、李白河、宜宾‘三校区’之间求学徜徉。”“川轻化为青年筑未来、为祖国担使命的精神传承,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科学精神,652学者助学子攀登不止的师者风范,将让你们尽快地融入这所大学,成为传承光亮和希望的川轻化守护者,那时再回味这句初见之语,大家必能自然而然地对学校说上一句‘绝绝子’。”
6、四川轻化工大学校训他感悟道,“你们与川轻化结缘,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动人旅程……川轻化已内心笃定,敢问所有新同学,狠狠爱住川轻化,一路享受新旅程,你们——准备好了吗?”
致辞中,庹先国不时蹦出的金句,颇能调动起新生们的热情和共鸣:“大学之旅也并非风调雨顺,而是挑战重重,但我们必须‘关关难过关关过’,而非一味‘退,退,退’。”
他借新生开学典礼这堂“大学第一课”,为新生们点拨未来之路——“大学如旅,轻装前行,希望你们爱上自由,坚持进步;大学如旅,重在沉淀,希望你们学会习得,慎独自处;大学如旅,贵在成长,希望你们莫问得失,不怕苦难。”
7、四川轻化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其中,不乏许多充满“网络流行语”的金句:“希望你们少点外卖奶茶,少耍游戏视频,多去锻炼暴汗。爱运动的川轻化,有6个标准田径场、3个多功能体育馆、2个室内恒温游泳馆、2个风雨操场、11个5人制足球场、75个篮球场、53个羽毛球场、33片标准网球场都在召唤大家:愿你们运动成瘾、拒绝emo、自律自由。要相信人生没有进步的捷径,你跑的每一步都算数,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人人学会游泳这项基本技能,每学期跑满120公里且多多益善,届时欢迎大家邀我一起打网球。”
“当慎独自处觉得孤独、困惑时,就去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川轻化拥有的3座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总面积超13万平米的图书馆,无时无刻不在等着你们;307万余册纸质文献、165万多册电子图书,能让你们在广袤书海中尽兴沉醉……你们要在读书和学习中去享受去汲取,做一个能量满满的‘小镇做题家’,无拘无束地发挥自我潜力,向更高处进发。”
他说,“于你们这年轻一代而言,避过苦难,熟悉安逸,总不想长大,但一定会成长。要相信越是吃苦越乐观,越是吃苦越不易迷失方向,苦难的出口必有光亮,你们要像那些‘英雄骑手’‘逆行勇士’‘白衣天使’一样,遇事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自然就打得赢怪物,收得到礼物;更要像艰难困苦中涌现出的‘无名之辈’这般,凡事但问耕耘、不计得失,才可以永远年轻向上,永远热泪盈眶,才可以‘行千里,致广大’。”
8、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近日,有市民在网上咨询,四川轻化工大学营盘校区是否将整体搬迁到东部新城?
依据《自贡市东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将东环线以东、李白河西街以西(规划)、东城北环路东以南(规划),规划为教育科研用地。今年2月14日,自贡市人民政府、四川轻化工大学在自贡金陵酒店举行合作共建东部新城校区签约仪式,双方签署签订《自贡市人民政府 四川轻化工大学合作共建东部校区及有关事项的协议》。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内容,市委市政府将在自贡东部新城新建四川轻化工大学东部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100亩,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30万平方米,预计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
9、四川轻化工宜宾校区另根据合作办学协议,四川轻化工大学所拥有的营盘校区土地、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整体,于协议生效后1个月内启动申报审批程序,经其主管部门批准且完全接收东部校区后,立即将该部分资产全部无偿移交给自贡市政府。目前,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认真研究关于营盘校区处置问题。
“标兵就位!”9月6日上午,四川轻化工大学李白河校区的操场上呼号震天、气氛热烈,该校9350余名大一新生通过分列式、捕俘刀、军体拳、刺杀操和班排战术等课目表演,全方位展示一周多时间以来的军训成果。他们整齐的队列、威武的军姿、饱满的精神、嘹亮的口号,博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自贡军分区副司令员刘新宇,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洪辉、校长庹先国等军地领导出席并观摩活动。
要气势用砍刀,要制敌还得用匕首。匕首在18般武器中具有体积小、易上手、功能多等优点,使其成为近身格斗的热门利器。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由该校各学院2022级新生组成的数十个绿色方阵,喊着豪迈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紧跟国旗护卫队在各自方阵的解说词中依次通过观众席接受“检阅”。随后,由军训教官和参训学生带来的刀、枪、棍、棒等 “十八般武艺”,不禁让人大开眼界,热血沸腾。捕俘刀课目展示中,弓步上刺、马步侧刺、闪身反刺、上步斜刺、转身后刺等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一招一式干净利落,刀刀切中要害,在动静结合间给人以极大震撼,在场师生大呼过瘾,没看够。
10、四川轻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杀、杀、杀……”军体拳、刺杀操,成为“阅兵场”上又一大亮点。参训学生们娴熟的动作、响亮的口号,引来久久不息的掌声。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一新生余君颜激动地说,此次军训不仅磨砺了顽强意志,收获了勇敢刚毅,也陶冶了爱国情操,坚定了报国决心,“我将把训练所获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争做国防建设的一块砖,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祖国安宁。”
青春向党,强国有我。在组训教官的指挥下,数字方队的学生们迅速列队,先后摆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建军大业”“建党大业”等字样,并拉起巨幅党旗,以此迎接和预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汇报演出中,参训学生还呈现了一场“硝烟味”十足的战术课目演示。
“除了受疫情影响有1100余名新生还未到校报到外,此次军训仍有9354人参加。”该校军训旅旅长柴伟说,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他们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将学生军训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为确保军训质量,他们在组训前夕精心挑选150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教官,并在正式上岗前集中组织了军训教官资质认证考核。柴伟表示,此次军训为期2周,除了组织条令法规学习、队列训练、安全纪律教育,还举行了国防教育讲座等活动,有效激发了新生参训的内在动力,营造了崇军尚武的浓厚氛围,树立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