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考虑学生在宽厚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四个专业方向:即工程热物理过程及其自动控制、动力机械及其自动化、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电厂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对物理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能源动力研究、测试、运用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该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该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该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1:如果在江浙带,是去火电站,比如说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专业核心课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空调工程、热工测量技术,这些。
2:如果在川渝一带,水利资源丰富,就业是去水电站,比如西华大学,四川大学。大三的专业核心课程就变成了: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等。
5、能源与动力工程属于什么类专业22年考研录取12人。两个班有12人考上研是比例很大的了。主要院校有长沙理工大学,常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就业,珠海格力收了一些同学,还有国企如三桶油,核能公司等。
以上就是本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全部内容,此文仅小编个人意见,欢迎大家多多指正建议,创作不易,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了,快快分享给你身边的家长学生们看吧,我们下期再见。
转眼毕业六年,学制冷专业10年,准备“卓热十周年庆”活动上做一个专题分享,想了一个主题《制冷专业就业的「向前」和「向下」》,因为我属于卓越热能工程师计划的第二届学生,算是现在00后在校生们的大前辈,想着可以对师弟师妹多提供一些干货帮助,少走一些自己的弯路。
6、能源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整个分享内容会基于我个人视角对冷链和数据中心两个行业的从业者现状来给未毕业的或正在择业的校友们一些参考。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到对应从业者的在招聘网站上的薪资岗位,工作年限信息就能大致了解整个从业者的现状,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范围及项目类型,干货当然是对应薪资最优说服力。
base在北京,38岁工作16年,年薪在35万左右,这家公司是业内比较知名的国企设计院,企业规模500人。
7、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base在上海,41岁,工作17年,年薪45万左右,这家公司也是冷库建设和运营公司,全国有20+大型冷库对外出租。公司正式员工70+人。
从业者学历:在搜罗分析从业者简历的过程中,发现确实冷链、冷库的制冷技术相关的从业者工作普遍都是以大专、职高,和普通三本民办高校为主,天商在里面已经算是排名靠前的高校了,例如上面这位总结第一学历也是大专。
产业公司:大部分都是没有听过的工程公司的名字,和我认知里面冷链行业缺巨头是一样的存在,更多是消费冷链的食品企业巨头,但他们对与冷链技术工程师的使用大部分都只需要到中专、大专学历的相关从业者可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无故障即可。零星有几个互联网巨头的岗位例如美团、京东物流的冷库设计规划岗,薪资差不多也与上面的总监对齐。
8、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科目这个是我前同事的简历,原来就坐我后边,base天津某银行,专业负责人,年60万,工作10年,河工大本硕。
这个是网上搜到的大牛的简历,不过这种应该是开挂的大佬不能当作普遍情况,但也能一窥行业暴利,在字节作为技术总监,年收入超过200w应该问题不大。
通过经历也能够很简单说明问题,本硕都是西交大热能的,top2了,应届生进入华为,然后跳槽换的工作百度、苹果、字节都是知名互联网企业。
9、能源与动力工程考公务员岗位有哪些从业者学历:数据中心从业者大多为硕士毕业,这时候名校的制冷专业就开始展现了,浙大,上交,西交,天大的相关专业的学校人才开始增多。
产业公司:从云计算公司、银行企业,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到运营商,到第三方IDC企业都有,工作岗位有机房运维管理,设计师,测试验证专家,实施项目经理,甲方技术代表等等
这也是我最近用来对比和思考的两个产业,但为什么收入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分析其中底层逻辑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10、能源与动力工程考研本质都是属于制冷的工程,一个冷却服务对象是ICT设施,里面是无价的数据和网络是新一代的基建根本,另外一个冷却对象是食品生鲜,里面是最最基础民生的供给。
那为什么都是很重要的制冷,随着改革发展都很快,二者的国内规模保有量都是得到了迅猛的增长,但冷链从业者的待遇及从业者学历比数据中心的差距如此显著?
食品生鲜不是持续发热对象,尽管有室外围护结构的散热但就算冷库的冷机故障停机个把小时都不会有大问题,之前了解到不少冷库甚至为了省电都是晚上谷电开足降温,白天峰电直接关机不制冷的冷库。但数据中心空调停机3分钟,服务器就会开始超温告警了,所以基本都是有n+1 或者2n的冗余制冷设备配置,并且电源也都是两路市电保障,同时还有柴油发电机随时待命。这就把对制冷设备,冷却系统的可靠性提升了n个level,所以每日的巡检,日常的变更,各种消防演练都需要配置专业的工程师在现场进行管理和执行。我知道了不少万吨级冷库,机房平时都是“真无人值守”的,锁着门的,有问题了才派最近的制冷工程师慢慢悠悠到现场机房进去检查一下情况。也就直接导致了冷库的专业技术从业者水平要求和数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