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格局因原油价格上限而改变,俄罗斯原油至少4年来首次出口到这一地区,尽管石油出口仍有市场,但该国能源收入并无起色……
特修斯号油轮上周末将装载的俄罗斯原油卸载到加纳特马炼油厂的储油罐中。自2月24日以来,这艘油轮一直停在加纳港口外等待停靠许可。
外媒监测到的船舶跟踪数据显示,该油轮于周一早上离开了单点系泊,吃水显示它已经卸载了货物。数据显示,该油轮1月底从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装载了约60万桶原油,这是至少四年来首次观察到俄罗斯向西非国家运送原油。

据知情人士透露,加纳国家石油局此前已经批准卸货,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这一过程被耽搁了。当油轮还在途中时,加纳国家石油局(NPA)负责人就表示,如果油轮开往该国,这批货物将被封锁。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在声称货物来自哈萨克斯坦后,这艘油轮获得了放行,但新罗西斯克的港口代理报告以及数据情报公司Vortexa和Kpler的数据显示,它来自俄罗斯。加纳唯一的大型原油加工厂Tema炼油厂已经关闭了大约两年,尽管政府保证今年将恢复生产。
能源安全研究所确认加纳Platon油气公司是这批货物的买家。该研究所执行董事Nana Amoasi VII此前表示,该公司在Tema炼油厂附近经营着一个小型炼油厂并租用了前者的储油罐。他补充称,Platon公司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来处理这些原油。

这是原油价格上限下俄罗斯原油出口市场发生改变的又一例子。尽管俄罗斯原油找到了新的市场,但是数据显示,该国的能源收入仍未好转。
此前,俄罗斯能源的主要客户欧盟从去年12月5日起禁止进口其原油。与此同时,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也对俄罗斯原油实施了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今年2月,欧盟对进口俄罗斯成品油也实施了类似的禁令和价格上限。
莫斯科独立智库盖达尔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俄罗斯财政部没有解释支出为何如此急剧增长,但该国2022年的国防支出超出预算54%。

2月17日,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表示,克宫计划在2023年公布的赤字不超过GDP的2%。不过,分析师表示,赤字可能会超过GDP的2%,甚至可能达到4%-5%。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了《2022 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中称,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伯利亚力量 2号 ”这条仍在规划中的中俄跨境天然气管道有可能因此生变,未必再会引起中方的兴趣。但西方这种选择性炒作中俄天然气管道合作生变的行为,显然小看了俄罗斯,更低估了中国
报告认为,在西方的全面制裁下,俄罗斯的大型工程项目将遭遇全面失败。在工程可能会遭遇失败的情况下,“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建设“不符合中国利益”。
5、俄罗斯能源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报告还拿出了相关的“论据”,他们指出,中国正在积极签署新的液化天然气长期合同,而合同中的供应量已经能够满足中国在2030年前的天然气需求量。
针对国际能源署的这篇报告,这里首先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大概率会跟之前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一样,俄方负责建俄罗斯境内的管道,中方负责建中国境内的。因此国际能源署认为,在西方的制裁下,俄罗斯很难完成自己境内的管道建设。而对于中方来说,我们可能不会接受一个将延期或失败的项目。
毫无疑问的是,西方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分析充满了短视和偏见,因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建设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还能成为“上合组织天然气网络”的一部分。西方的预测,既是误判了前者,也是忽视了后者。
6、俄罗斯能源部部长先说前者。“西伯利亚力量2号”是一条规划中的中俄跨境天然气管道,根据规划,管道将途经蒙古,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运输到中国境内,然后再通过“西气东输”等项目为国内各大城市供气。该管道每年最大输气量将达到500亿立方米,而“北溪1号”的最大输气量不过550亿立方米。
对于俄罗斯来说,“西伯利亚力量2号”将填补“北溪”管道停止工作后留下的油气收入空缺,给本国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而对于中国来说,能源转型迫在眉睫,我们对天然气的需求每年都在增加;而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化,能源安全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因此,中国必然会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同比去年增长60%。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项目,不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签署的,而是早在2019年就签署的。可以说,中俄加强能源合作,是一个双方早就定下来的大方向,俄乌冲突并非决定性因素,它的爆发,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7、俄罗斯能源出口占gdp比重西方分析人士得出错误结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太纠结于这条管道本身,没有从能源这一领域跳出来,从地缘政治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不仅仅是中国,上合组织内部的其他国家,也深知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创建“上合组织天然气网络”的讨论,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打造“上合组织天然气网络”的计划顺利实施,按照计划,它将包括“西伯利亚力量2号”“巴基斯坦溪”、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管道。
该网络在建成后,不仅将为上合组织各国的能源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而且还将使上合组织在欧亚地区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发挥更突出的积极作用。举个例子,未来上合组织各国之间的能源贸易,将完全可以抛弃美元,转而使用人民币、卢布或者各国自己货币,推动“去美元化”进程,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本国的能源安全,也是有利于本国的金融安全。
8、俄罗斯能源企业实际上,在能源贸易领域“去美元化”的工作,中俄已经在做了。就在几个月前,中俄双方签署了一项协议,协议规定,未来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供应的天然气,将改用两国本国货币结算,双方比例各占一半。
俄方不久还表示,除了天然气,中俄两国未来还将在其他能源贸易领域使用本国货币结算,比如石油。
在中俄加强合作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的情况下,西方一些“知识精英”仍以为欧美的制裁会让中国与俄罗斯“保持距离”。这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傲慢与自大,更是低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突破西方遏制和打压的决心。
9、俄罗斯能源出口数据中方大使一锤定音,中俄能源合作大局,不容外部势力干涉。综合俄媒消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日前表示,对于俄方在国际能源市场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所采取的行动,中方表示“完全理解”。
在此基础上,中方还强烈谴责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行动,中方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他还强调:“中国永远不会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俄能源合作。”指向性可以说是非常明显。
张汉晖大使的这番话,之所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是因为针对俄罗斯能源,西方近段时间又发起了新一轮制裁。
10、俄罗斯能源部长本月5日,西方针对俄罗斯石油的“限价令”正式生效,欧美多国将俄油的价格上限设定为每桶60美元。“限价令”推出后,如果俄罗斯向其他国家以超出60美元每桶的价格出售石油,那么西方企业将被禁止向俄罗斯石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数据显示,全世界超过90%的航运保险业务被西方企业所垄断。
另外,西方还打算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进行限价,欧盟内部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目前各国正在讨论具体的价格细节。
对于西方的单边主义制裁,俄罗斯的态度非常强硬。俄方表示,即使被迫减产、停产,俄罗斯也不会接受“限价令”,因为这是对市场规则赤裸裸的破坏。俄罗斯只会与那些遵守市场规则的国家进行能源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