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沥青灌缝胶价格

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位于)

1、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位于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及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当地时间6月3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商议最新的产量政策。在油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外界对欧佩克将进一步减产的预期有所增强。

据路透社报道,“欧佩克+”将于当地时间6月4日在维也纳举行第35届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是六个月以来“欧佩克+”成员首次进行面对面的磋商。

“欧佩克+”是由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组成的联盟,该联盟原油产量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40%。今年4月,“欧佩克+”宣布自愿减产的决定后,油价出现短暂回升,但受到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情绪影响,油价随后再度回落。

2、石油输出国组织英文缩写

当地时间6月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举行部长级会议。

据悉,以沙特为首的产油国希望在此次会议上推动进一步削减原油产量,以提振国际油价,具体方案是每天减产100万桶。不过在当天的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并没有就此进行讨论,这一问题需要在4日的会议上,与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俄罗斯进行讨论之后,才会作出最后决定。

由于供应过剩,国际原油价格从去年以来呈下跌趋势。今年4月,欧佩克与俄罗斯宣布,从5月份开始每天减产100万桶,但国际油价在短暂上涨之后继续下跌。沙特能源大臣表示,将进一步减产以稳定油价,但俄罗斯方面却对此表示反对。

3、石油输出国组织有多少个成员国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主要产油国此次减产意在保障自身利益,凸显沙特与伊朗关系缓和下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国际油价预期看涨,加大全球通胀压力和西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

这是2022年10月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拍摄的欧佩克总部的新闻中心。(新华社发,王宙摄)

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2日宣布自今年5月至年底,日均减产石油50万桶。沙特能源部说,此次自愿减产是对去年第33届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部长级会议减产决定的补充。

4、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

在欧佩克“领头羊”沙特带动下,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等国纷纷宣布减产。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等国此举旨在为稳定国际油市提供“预防性”措施,表明由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未来将更加积极主动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同时,沙特也释放出愈发强烈的本国利益优先信号。

外界先前预期“欧佩克+”成员将维持之前达成的日均减产200万桶决定至今年年底。去年10月初,“欧佩克+”宣布自11月起在同年8月产量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此次沙特等国决定继续自愿减产,表明主要产油国对国际油价持续走低趋势不满,再次出台“预防性干预”措施以稳定油市。

2022年12月3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汽车排队驶入一处加油站加油。(新华社发,古斯塔沃·巴连特摄)

5、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在哪

对于沙特等国减产决定,美国方面表示不满。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之际,此次减产“并不明智”。美国赖斯大学海湾事务专家克里斯蒂安·乌尔里克森认为,沙特基于本国利益进行决策,将成为沙特与美国关系的“摩擦点”。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能源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孙瑱认为,此次减产体现了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寻求避免国际油价被美国过度掌控,努力争取更大石油定价权。这些国家将以更为灵活务实的手段频繁发力,以此保障全球石油市场稳定,维护自身利益。

日本日生基础研究所研究员上野健认为,沙特与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受到削弱,沙特石油政策考虑美国因素的必要性减少。

6、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所在地

这是2022年9月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拍摄的欧佩克总部。(新华社发,王宙摄)

多国联合减产决定给近期因银行业危机而低迷的国际原油市场注入上升动力。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油价将有每桶5至10美元的上涨幅度。还有预期认为,油价有望重返100美元高位,这或将加剧抑制通胀的难度和西方央行货币政策困境。

受硅谷银行关闭引发的美国银行业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此前一度跌至15个月低点。美国黑金投资公司对冲基金经理加里·罗斯说,“欧佩克+”此举显然希望推高原油价格。

7、石油输出国组织属于经济组织吗

美国圣路易斯联储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表示,油价波动可能加剧通胀,并使货币当局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3月13日,客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新华社发,李建国摄)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欧洲经济学家卡伦·瓦尔德则警示有关货币当局应从2021年忽视通胀、错过加息时机的代价中吸取教训,“油价对通胀的影响非常重要,当劳动力市场紧张时,成本冲击会产生更大效应,使通胀更加持久”。

8、石油输出国组织属于什么组织

孙瑱(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能源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时间4月2日晚,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多个成员国突然宣布,从5月起至今年年底主动削减石油供应量,此消息一出,美国WTI原油大幅高开超7%,重返8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涨至86美元/桶。

对于多国宣布自愿减产石油供应量,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在全球经济正面临不确定性之际,此次减产并不明智。”就此,有市场观察家称,沙特正在采取“脱离美国的经济战略”,此次突发减产很可能会激化沙特和美国之间的矛盾。有消息称,此前为说服沙特石油增产,美国政府向沙特保证,一旦国际油价下降,美国政府将购入石油补充战略储备,但白宫却在几天前突然改口,称虽然目前国际油价处于低位,但美国今年不会补充战略石油储备,而补充储备将会需要数年时间。虽然此前亦有消息称,后来美国又再次改口称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补充战略石油储备(SPR),但此举已让沙特大为光火,也成为此次突然减产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9、石油输出国组织是经济类组织吗

但事实上,沙美之间貌合神离早已见端倪。去年10月,美国为遏制严重的通胀压力,不顾能源成本飙升,多次敦促沙特增产石油。然而,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却意外宣布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幅度减产,决定自11月起每天减产200万桶,这令美国大为恼火,白宫指责“欧佩克+”此举相当于同俄罗斯结盟,为的是帮助俄罗斯增加外汇收入,进一步“入侵乌克兰”,美国总统拜登甚至警告沙特要为此承担“后果”。在去年12月决定维持10月份作出的减产200万桶/日的措施后,今年以来“欧佩克+”虽一直按兵不动,却在4月3日“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召开前夕,采取一致但单方面的“主动”减产行动,又打美国一个措手不及。

美国在去年“欧佩克+”宣布减产后曾威胁要让沙特付出代价,但并未付诸实际行动。此次突发减产后,美国是否将采取报复措施尚不得而知,但沙美关系确已渐行渐远。

此次突发减产,虽然各方都强调是“旨在支持石油市场稳定、对冲市场进一步波动的预防性措施”,但仍非常清晰地表明“欧佩克+”产油国的态度:拒绝国际油价被他人过度掌控,将以“先发制人”的态度争取更大的定价权。从这一角度看,在全球石油市场正在经历高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时期,“先发制人”或将成为“欧佩克+”保障全球石油市场稳定的关键手段,频繁发力。

10、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所在地

笔者以为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克罗夫特的说法其实非常准确,沙特采取的是“沙特优先”政策,也是告诉美国现在不再是单极世界。可以想象,“先发制人”或将成为“欧佩克+”的有力武器,争取更大石油定价权,将世界“重新拉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状态”。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OPEC) ,是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年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 它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最高权力机构为成员国大会,由成员国代表团组成,负责制定总政策,执行机构为理事会,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处理。另设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以协助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该组织自成立以来,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坚持斗争,在提高石油价格和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现有13个成员国是: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 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