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是重要的小麦、大麦、玉米和油料的生产和出口国,俄还是化肥主要提供国。俄乌冲突主要从供应侧影响全球粮食市场,如春播面积下降、出口限制或禁令、港口关闭、制裁运输船队和化肥出口受限等,导致粮食供应短缺加剧、价格快速上涨,甚至可能在非洲国家引发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黑海贸易通道不畅,葵花籽油、小麦、大麦、玉米进口受阻,钾肥、油料进口成本压力增大,以及中国与欧亚联盟农业经贸合作受到干扰。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应着力增加粮食特别是大豆和油料的产量、推动粮食进口多元化、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加强国际沟通和南南合作。
俄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重要的小麦、大麦、玉米和油料的生产和出口国,亚非发展中国家对俄乌小麦依赖度高。俄还是化肥主要提供国。俄乌冲突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全球粮食生产和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进而可能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连锁反应”,破坏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增加爆发粮食危机的风险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难度。
俄罗斯是全球粮食和化肥主要出口国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和葵花油第二大出口国,是氮肥的主要出口国,也是第二大钾肥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国。乌克兰则是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第四大玉米出口国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在大麦、燕麦等出口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全球粮食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冲突不仅直接影响了全球的粮食生产和贸易,也造成和粮食生产相关的生产资料,比如燃料、化肥等价格的大幅上升,导致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俄罗斯在全球化肥供应领域的地位至关重要,化肥年产量超5000万吨,占全球化肥产量的13%,其氮肥、钾肥和磷肥的出口量分别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6%、19%和17%。无论是俄罗斯受到制裁出口化肥受阻,还是其主动实施出口限制,全球化肥市场都会受到相当大的干扰。
俄乌两国近20年来粮食出口大幅增长,出口品种涵盖了用作主粮的小麦,还包括用作饲料的玉米、大麦,以及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材料比如大麦、葵花籽油等。黑海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新兴粮食供给地,谷物输出量仅次于北美地区,并出口了全球大部分的葵花籽油,黑海地区与北美、南美成为全球粮食供给的三大粮仓。俄乌冲突将对葵花籽油、玉米、大麦和小麦等俄乌具有显着比较优势的产品贸易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俄乌冲突的主要发生地与两国农业种植带大幅重合,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和春播受阻。加之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化肥、白俄罗斯的钾肥出口的制裁措施,以及俄罗斯对“不友好”国家的化肥出口限制,会使全球的粮食生产和肥料供应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从出口看,港口关闭或被制裁,商业航运停滞,且保险费飞涨导致运输成本上升,途径黑海地区的小麦、玉米等粮食出口受阻,显著削弱了俄乌的农产品出口能力,致使农产品出口大幅下滑。
FAO预计,2022/2023年度,乌克兰仍将有20-30%的播种面积受到影响,而俄罗斯由于受到制裁,出口市场的任何损失都可能降低其农民收入,从而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和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减少。虽然这些市场短缺可能通过2022/2023年度之后小麦生产国增加产量进行替代,但许多出口国提高产量的能力和出货量也会受到高昂的生产和投入成本的限制。同时,交通、存储和加工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以及昂贵的运费与保险费也会影响全球粮食贸易的正常进行。
进入21 世纪后,各国经济危机及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出口限制在世界经贸市场异动中显现出强大的推手作用。截至2022年3月底,全球已经实施了53项影响食品贸易的新政策干预措施,其中31项限制出口,9项涉及限制小麦出口。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主要小麦、玉米出口国,这些禁止出口措施不仅导致粮食价格飞涨,也加剧了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恐慌,其影响是全球性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善,中国农产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多。2021年中国大宗农产品进口来源排名前十二国家为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澳大利亚、法国、乌拉圭、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西班牙。这些国家在保障中国大豆及其他油料、猪肉、牛肉、植物油、粮食及奶制品供给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黑海是俄罗斯、乌克兰以及部分东欧国家重要的货运通道,主要输送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也是中国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农产品的海上通道之一。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升级,乌克兰黑海地区的港口比如敖德萨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贸易,被迫关闭,造成大量粮食屯在乌克兰无法外运。俄罗斯对外贸易受到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俄粮食、化肥贸易的扩展。
(二)对中国大麦和葵花籽油进口影响较大,小麦和玉米进口影响可控
5、世界粮仓排名前十从短期看,中国小麦自给能力强且对俄乌进口依赖度低,受冲突影响有限;俄乌冲突对玉米价格有一定推升作用,但影响相对可控;中国大麦和葵花籽油对乌克兰进口依赖度较高,俄乌冲突会较为严重地影响其供需平衡,推动价格攀升。长期来看,若冲突持续升级有可能迫使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改变,导致全球谷物和油料进口需求转向中国主要粮食来源国——南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将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的稳定性,并通过进口成本的传导推升中国内粮食价格。
全球的钾肥分布非常不均,较多地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地区。中国钾资源严重不足,在尽可能挖掘内部资源开发潜力的前提下,也仅能供给国内需求的40-50%,剩余缺口仍然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海外高价格可能会影响中国的钾肥进口成本,进一步延伸至国内市场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未来的粮食产量和生产成本。
欧亚经济联盟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五国组成,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内循环的外延和外循环的前沿。中国与欧亚联盟农业资源互补性强,联盟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速远超对外出口平均增速,农业投资合作逐步由中俄合作向其他成员国延展。联盟内部农产品贸易依赖度高,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制裁将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他成员国粮食保供压力显著上升。
6、世界十大粮食出口国俄乌冲突叠加新冠疫情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但最终能否全面爆发粮食危机,则取决于俄乌冲突的持续时间以及新冠疫情的进展。俄乌冲突意味着高农产品价格可能持续到2022年底,甚至可能持续到2023年或更长时间。持续时间越长,引起粮食危机的可能性越大。真正引起粮食危机的不是粮食的可获得性,而是其可支付性,大批发展中国家人民正是因为无法支付高额的粮价才陷入粮食危机。应对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产、消费、运输、分配等多方面着力,也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协作。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国政府、智库和国际组织等纷纷提出对策措施,对可能引发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予以严重关切。
第三,其他政策措施。保证粮食市场流动性和供给,是避免粮食危机的根本保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为此,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还提出了多项措施,以减缓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供应的负面冲击,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比如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减少肉类消费、减少粮食浪费;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可以使各国的购买更加理性,避免恐慌性购买对正常营销的扰乱;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援助等。
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措施有的偏重于长期,有的需要全球各国的紧密协作,都不太可能提供太多的短期缓解方案。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消除扭曲现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并通过人道主义援助支持最脆弱的国家和家庭。目前各国采取应对高粮价和危机的措施,需要考虑其政策对国际市场的潜在影响,以维护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需要及时修正,以免对各国产生新的次生影响。
7、世界三大粮食出口国是哪三个俄乌冲突影响了两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收获、播种和加工,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或封锁,使国际粮食市场供给减少,推高粮食价格,也迫使部分国家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策略,进一步影响严重依赖俄乌两国的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可获得性和可支付性,很可能造成粮食的人道主义危机。从对中国的影响看,黑海贸易通道受阻,葵花籽油、大麦和玉米进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钾肥和油料进口依存度高,可能会抬高中国的进口成本,也会影响中国与欧亚联盟国家的农业合作。应对粮食危机需要全球各国的协作,尤其是除俄乌之外的其他重要粮食出口国,要增加粮食供给,维持粮食市场流动性,确保严重缺粮的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可支付的粮食,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
对中国而言,由于谷物对外依存度低,而中国进口数量最多,对外依存度高的大豆从俄乌进口极少,故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不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粮食、钾肥进口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上升,但总体可控。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多渠道增加国内粮食产量。推动高标准良田建设、草山草坡利用和盐碱地改造,扩大大豆和饲草种植面积,多渠道增加国内粮食产量。
8、世界粮食出口国排行第二,推进葵花籽油和大麦供应来源多样化,提升国内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减少化肥浪费、拓展进口渠道和增加国内生产三策并举,缓解钾肥供应短缺。
第四,加强与主要产粮国的政策沟通协调,适当开展对外粮食援助和出口,深化农业南南合作。
9、世界十大粮食出口国2019世界范围广阔,人口众多,据统计,现在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了80亿,而在一百年前,世界人口大约为20亿。一百年时间,世界人口增长了60亿,主要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农产品的产量越来越丰富,支撑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产品不仅包括粮食,还包括经济作物、蔬菜、水果、以及肉类、鱼类等等。那么世界三大农产品出口国是哪些呢?
第一,美国。美国是一个领土大国,总面积约937万平方公里,包括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美国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美国本土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大西洋沿岸为广阔的海岸平原,适合农业的发展。历史上英国侵入北美之后,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建立了13块殖民地,主要发展农业种植园,这片土地成为了后来美国独立的基础。
10、世界各国粮食出口排名美国大西洋沿海平原以西为广阔的中央大平原,美国两大平原以阿巴拉契亚山为界。阿巴拉契亚山呈南北走向,全长约3200公里,从加拿大纽芬兰、拉布拉多地区一直向南延伸到美国的亚拉巴马州,相当于美国东部平原和中部平原之间的一道屏障。
美国中部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是世界主要的黑土分布区之一,而且有密西西比河流过,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可以说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而且美国农机利用率非常广,属于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美国广泛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燕麦等农作物,玉米出口量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47%,大豆占37%,小麦占22%。此外美国海岸线漫长,特别是阿拉斯加地区渔业资源丰富,还是主要的渔业出口国。
第二,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总面积达到了1709万平方公里。不过俄罗斯纬度较高,主要为寒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很多地区被冻土覆盖,适合农业发展的土地面积比例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