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1、世界粮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0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粮食日,在这秋风红叶,丹桂飘香的时节,全国各地迎来粮食大丰收!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3日,全国秋粮已收获8.63亿亩,完成66%,进度比上年同期快2.1个百分点。

在本期栏目中,小编将带您一起,通过遥感卫星拍摄,“云体验”东、南、西、北全国各地的丰收景象,并向您介绍中国各具特色的农田。

黑土,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平均厚度60—80厘米的黑土层,在厚度上虽不及几百米厚的黄土层,但其中蕴含的有机质含量却是黄土的近10倍, “一两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说的就是黑土地。

2、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

尽管无法做到两年三熟,一年一熟的有限条件也足够让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商品粮年产量更是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作为中国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亿亩以上,截至10月7日,黑龙江省农作物已收获1209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510万亩。如此丰收好景,不愧“北大仓”其名。

云南昆明东川螺蛳田,在云贵大山深处,海拔2000米左右的乌蒙山区里,有连成片的梯田。由于这里土壤里含铁、铝成分较多,就形成了炫目的赤红色彩。

3、世界粮食日宣传主题

这里原本是丘陵地貌,并不适合种田,千百年来,辛勤的劳动人民将这里改造成为梯田,利用独特的红土地,在因“季“制宜,种出了各式各样的作物。

金秋十月,云南的水稻进入丰收季,杂交稻开始收割的就有50万亩。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旱种的杂交稻也进入收获期,经科学测产,今年最高亩产达到550公斤,最低在400公斤左右。

一望无际的红土丘陵上,油菜、土豆、荞麦陆续收获,冬小麦刚刚播种……

4、世界粮食日观后感200字

垛田,是江苏中部水乡地区的人们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岛屿状的田块高于水面,大小各异,面积大的有上百亩,小的仅几分。

垛田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及钙、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加上面积不大,四面环水,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最宜各类果蔬的生长。

上世纪 50 年代兴化垛田油菜籽单产曾创全国之冠,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之誉。目前仅江苏兴化一镇的垛田年产蔬菜就达 26 万吨,为此,兴化又有“蔬菜之乡”的美称。

5、世界粮食日200字作文

今年,江苏省首次推广了6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截至10月13日,全省玉米收获近7成,大豆收获近6成。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查干诺尔南部,有着大片的圆形农田,直径可达780米。正是由于大型灌溉设备的出现才得以让我们看到这般景象。

圆形喷灌机,因为有着精准灌溉、节约用水、并且大大提升灌溉效率的巨大优势,让原本较为干旱、不适宜种植的土地变成农田,提高了种植面积的同时提高了粮食产量。

6、世界粮食日海报大赛

仅乌兰察布一市,今年当地马铃薯播种面积297万亩,当地鲜薯总产量350万吨左右,相当于全国马铃薯产量的5%,目前收获已接近尾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2022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我省宣传的重点是“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两个先行’”。为有效提高市民节粮、爱粮、储粮意识,努力营造粮食安全宣传氛围,因此,特向全市发出如下倡议:

一、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倡导适量定餐、按需点餐、定量拿取,践行绿色生活、理性消费的方式,避免剩餐减少浪费,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争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意识。二、社会储粮,全民参与。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粮食经营者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做“社会储粮”的积极参与者,日常备足十五日口粮。三、家庭储粮,有备无患。近年来,我市粮食市场供应稳定,为提升城乡居民应对突发性事件及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倡导每个家庭适量储粮,并做好存粮的防虫、保鲜,实行多方式科学储粮,努力提高储粮水平。四、积极行动,保障安全。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承担起社会化储粮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参与到“节粮、储粮”行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细微处做起,让粮仓米桶更满一点,争做节粮储粮的引领者、传播者和实践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7、世界粮食日的主题

1.余姚市疫情防控办最新通告!2.精彩余姚·这十年|十年踔厉奋发,十年勇毅笃行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8、世界粮食日的资料

今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扩散蔓延,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粮农组织呼吁,全球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冲击抵御力,帮助最弱势群体恢复生活。在政府通力合作的同时,每个个人也应该有所作为,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从家庭做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培养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饮食习惯,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 共筑全球粮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持续增强,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大背景下,我国始终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有序,这其中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功不可没。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持续加强粮食安全治理合作,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共同保障全球粮食供给,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表示,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过去40年,见证了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乡村发展和扶贫减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将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的实现,做出决定性的贡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十六连丰”,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472公斤的粮食占有量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线,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达到100%,现有库存超过一年的正常消费量,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9、世界粮食日图片素材

同时,中国在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还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2013年,中国发起“光盘行动”。2016年,《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发布,其中包括为落实“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而采取的相关行动。最近,中国政府进一步鼓励节约食物和减少食物浪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中国是第一个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南南合作战略联盟的国家,中国与粮农组织密切合作,持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就在前不久,中国宣布将再次捐资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粮农组织开展南南合作。这项已经开展十年的合作总体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应急、抵御力建设以及构建可持续粮食体系等工作,力争到2030年实现人人享有粮食安全和营养的目标。

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

10、世界粮食日感想

201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粮食价格——走出危机走向稳定”。

2012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

2013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