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醇基燃料燃烧机

中俄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有几条)

1、中俄石油管道有几条

近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以下简称“中俄东线”)泰安—泰兴段正式投产,以此为标志,中俄东线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在江苏泰兴正式联通,“北气南下”通道延伸至长三角地区,国内东部能源通道实现全面贯通。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作为全国在建首条第三代天然气管道重大工程,是构建国家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项目。”山东省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处负责人介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白鹤,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个省区市,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分北、中、南三段核准建设,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分别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建成投产,南段河北永清—上海工程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2022年9月实现永清至泰安段投产。泰安至泰兴段,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2月开工建设,历时23个月,提前半年建成投产。线路全长750公里,管径1219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年输气量189亿立方米。项目投产后,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从小兴安岭入境,经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南下抵达上海,长三角地区天然气保供能力约每日提升5000万立方米。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属于世界首例同时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单管输量最大的跨境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管道全线贯通,年最大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惠及沿线4亿人口,成为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国外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互联互通东北管网、陕京管网、山东管网、西气东输等,初步形成“全国一张网”格局,截至目前,中俄东线输送天然气超280亿立方米。

2、中俄石油管道最新进展情况

“中俄东线泰安—泰兴段,工程沿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所经地区水网交织、湖荡密布,长距离与已建、在建、规划管道并行敷设,工程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国家管网集团负责人介绍,项目先后攻克工程设计、管材制造、建设施工等技术难题,长输油气管道国内率先应用18米加长钢管,管道核心控制系统和关键设备全面国产化。全自动化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全机械化防腐补口技术,推动焊口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高于国家优质工程标准3个百分点。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技术,现场部署无线局域网络,结合二维码、电子标签、摄像头、智能闸机及手机等终端设备,实时全程监控、智能感知和数据采集,全面实现工程建设智能化管控。创新绿色施工方法,通过优化路由、盾构穿越等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生态环境干扰。强化“建管融合”,统筹兼顾项目建设与生产运行,着力将各类问题解决在项目建设过程,最大限度避免后续生产运行隐患。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推进党建与工程建设同步加强、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全国引领性劳动及技能竞赛,积极打造管网建设“铁军”,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下一步,国家管网集团将锚定“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友谊管道、发展管道”目标,坚持安全生产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加速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推动管网互联互通,力争年内完成泰兴至甪直段投产目标任务。

应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情况进行简要了解,这一管道建设项目并非最近提出的新鲜事,早在几年前中俄两国已经就此事进行紧急磋商碰头会议。双方同意在现有的“西伯利亚”管道之外再新建一条天然气管道,如此一来,既能扩大俄罗斯出口至中国的天然气规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对中俄两国而言是天作之合,俄罗斯是能源大国,而中国是工业化不断发展且急缺能源的国家。

3、中俄石油管道路线图

中俄两国的此次合作让外界感到挠头的地方是这条管道的修建问题,俄罗斯从一开始便始终坚持管道必须经过蒙古,随后中国也同意了这一条件,更有意思的是,蒙古也同意了这一请求。三方皆大欢喜的局面表面看一桩生意,但实际上是地缘政治的再次平衡,“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全长2600公里,这条从俄罗斯出发并经过蒙古到达中国的管线,将成为将俄蒙中三国连接在一起的团结纽带。

首先,从俄罗斯方面而言,俄罗斯之所以同意修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并坚持必须经过蒙古,无非是希望借此达成自己的目的。

第一,从纯粹的市场交易行为而言,此举能够进一步提升俄罗斯天然气再中国市场的占比,对俄罗斯而言当然是件好事,有外汇不赚才是傻子,因此,修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实际上是为俄罗斯国库增加收入。

4、中俄石油管道意义

第二,俄罗斯之所以要修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并坚持必须经过蒙古,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众所周知的是,蒙古与俄罗斯、中国的关系错综复杂,1911年辛亥革命后蒙古王公们便开始撺掇着要独立,随后在苏俄的扶持下与中国闹别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英国、美国、俄罗斯三个大国确立起《雅尔塔协定》,其中美国与英国为了使斯大林同意出兵东北,当时不惜牺牲中国主权,不断推动蒙古独立。

蒋介石一心为打内战,希望通过承认蒙古独立换取苏联的信任,并不再对共产党提供支持,在蒋介石的指令下,宋子文与蒋经国在莫斯科签署条约,自此蒙古脱离中国。此后苏联对蒙古的控制非常严格,苏联共产党内部乃至蒙古高层都将蒙古视作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即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然对蒙古保持较为强大的影响力,但俄罗斯的国力不及苏联,这种影响力也在逐年递减。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能够想到的办法是,通过修建过境石油管道将蒙古拴在自己身上,石油管道的背后实际上是石油管道政治。

第三,俄罗斯积极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同时坚持过境蒙古,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宣布,管道建设将于2024年开工。另一重要因素是,此次俄乌危机爆发后,尽管俄罗斯挥舞石油天然气大棒对欧洲进行反制,但这种制裁与反制裁归根结底会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市场及能源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掉头向东并提速“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建设,也成为俄罗斯政府的迫在眉睫之举。因此,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表示,中俄天然气管道将于2024年正式开工,其中也蕴含了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利益,从俄罗斯目前的全球能源市场布局而言,俄罗斯也愿意见到这一局面。

5、中俄石油管道项目

其次,从蒙古角度而言,蒙古愿意接受中俄石油管道通过蒙古的这一提议,也是基于多方面考虑。

第一,过境收钱,众所周知的是,中俄石油管道过境蒙古,对蒙古而言这是送上门的生意。蒙古能够收取中俄天然气过境费用,对蒙古财政部而言如同铁饭碗,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从纯经济角度而言,蒙古政府可以与任何人过不去,但千万不能跟钱过不去。

第二,蒙古之所以同意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蒙古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实际上已经失败,蒙古在20世纪40年代脱离中国,脱离中国后一直被莫斯科方面严格控制。好不容易等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蒙古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独立,但蒙古的精英阶层实际上非常清楚,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不能使蒙古精英们彻底放心。为平衡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影响力,当时的蒙古精英希望引进外部力量,以求平衡中俄两个大国的影响。因此,蒙古提出了所谓“第三邻国”外交政策,蒙古在这一外交政策中也有自己的主要意向,不会选择贫穷落后的国家,而希望选择具备地区乃至全球影响力的西方发达国家。

6、中俄石油管道西线

在这种政策导向之下,美国、日本以及其他西方国家便成为蒙古的首要选择,而其中美国是头等重要的“第三邻国”外交对象。此前,蒙古与美国不断勾勾搭搭,美国也希望利用蒙古主动提出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进入蒙古,从而对中俄两国形成战略威慑。问题在于美国虽然是霸权国家,但美国对蒙古这一高原内陆的影响力十分有限,既没有历史根基,也没有现实地缘力量支点。因此,无论美国做出何种努力,蒙古不仅无法收获安全,反而会激怒两大强大邻国。由此能够发现,近年来蒙古的外交政策开始慢慢趋于理性,与其找挑拨是非的第三者破坏蒙古与中俄两国的关系,不如老实承认现状,因此党中俄两个要修建天然气管道并过境蒙古时,蒙古也表示接受。

最后,从中国的角度而言,中国接受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的这一决定,同样基于多种因素考虑。

第一,无论是过境蒙古或在中国东北进行原有天然气管道克隆,还是在中国新疆的中俄交近处修建管道,都将有利于中国。对中国而言,只要能够获取更多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及石油,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及国家工业化发展,当然是多多益善,因此中国对修建中俄天然气管道一事,持热烈支持态度。

7、中俄石油管道建设

第二,中国之所以赞成俄罗斯提出的过境蒙古决定,实际上也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心理默契。苏联解体后,在欧亚大陆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确实为美国提供了蠢蠢欲动的机会。俄罗斯经济孱弱,而自身国力也逐渐衰落,与原来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也充满恩怨,即使俄罗斯想要重振或恢复苏联时期对相关国家的影响力也十分困难。与此同时,中国在苏联解体后也处于发展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将自己的影响力投送到这一区域,因此苏联解体后,欧亚大陆普遍处于权力真空状态,美国趁虚而入并不意外,但俄罗斯与中国都有自己的逆鳞。

俄罗斯将远东地区696万平方公里土地拿出当作特区开发,推进与中国合作并非是空话。在西向战略失败后,俄罗斯开始将发展战略的重点瞄准了东方,也就是当前的东向突围战略。俄罗斯为了向东发展合作的重点当然是中国,而合作中国最核心的就是远东地区开发。俄罗斯主动将远东地区69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拿出来当特区,以此作为合作中国的重大诚意。对于这个远东特区问题,外界有不同的评价,不少专家认为相应的开发合作存在困难较多,计划虽然宏大,但是推进可能会较慢。

2022年6月10日,中俄首座跨黑龙江公路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开通。2022年11月,中俄首座跨黑龙江铁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开通运营。022年12月21日,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全线贯通。俄副总理提议欲将整个远东地区建成单一的“优先发展区”,加快同中国的合作开发。这些都说明俄开发远东是动真格的,并非是仅仅画饼。相关资料显示,远东地区有占全俄罗斯98%的钻石,80%的锡,90%的硼,50%的黄金,14%的钨,还有占俄罗斯35%以上的森林资源,40%的鱼和海鲜。远东南部还分布着大量的耕地,农业条件同样十分优越。

8、中俄石油管道二期工程

中俄新管道开始议价,普京亲自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议价,说明俄远东地区与中国的开发合作确实在提速,发展的速度也远远超出了预期。就在外界还在疑问俄远东地区开发是否仅仅是一个承诺,很难兑现时,普京亲自为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建设议价了。据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新闻网”报道,俄总统普京明确向外界表示,俄罗斯正在与中国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相关细节进行谈判主要是协商相应的价格问题。普京还指出,如果相应的天然气价格合适,这条管道的建设将会加速进行。

相应的管道建设完成后,俄就将可以通过这个管道向中国输送大量的天然气,直接带动布里亚特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这说明普京亲自参与“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议价了。普京参与议价说明其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俄希望要到更加合理的价格,当然也说明俄希望这个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中俄天然气价格供应一般是按照议价进行,也就是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稳定供应,伴随国际天然气价格波动而调整。这样的价格设定一方面能方便俄获得稳定的收益,一方面也能帮助中国以平稳的价格获取俄天然气。

按照这样的价格供应机制,价格的谈判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应该是普京亲自参与议价的真实原因。当然,这个情况也说明俄远东地区的开发是在加速之中,并不是外界担忧的仅仅是空口承诺。俄罗斯虽然尝试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但是至今依然没有走出能源依赖的发展路径。在欧洲开始限制或者直接取消俄能源进口的背景下,最为着急的是俄罗斯。所以说,加速推进相应的合作,我们一点也不担心。

9、中俄石油管道输送量

美媒忧心的指出,美国将巨大的商机推给了中国。美国战略之页网站公开发文指出,在欧洲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抵制之后,俄加速投向了中国怀抱,这对于中国是一个发展利好。美媒指出,俄罗斯将东向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其实是给了中国巨大的商机。美媒指出,俄罗斯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十分丰富的能源,这些都是中国需要的。

美媒认为,俄罗斯将会把先前输送到欧洲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中国,从而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能源需求,这对于中国摆脱西方能源控制,实现稳步发展是巨大的利好。美媒指出,美国亲手将合作俄罗斯的巨大商机推给了中国,这对于美国而言是战略上的失败。确实过去,俄罗斯合作的重点是欧洲, 重要的城市和基础设施都在欧洲方向。

俄罗斯修建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等基础设施也是优先在欧洲方向。可是如今欧洲开始对俄进行全方位制裁,这导致俄必须在东方寻找出路。美媒十分担忧的指出,一旦俄在远东地区强化了基础设施,构建完成了与中国之间的完善合作机制,那么西方国家将再也找不到与俄合作的良机。美媒指出,西方国家可能将永久的失去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合作的机会。

10、中俄石油管道承德段

俄罗斯明确的域外国家重点就是中国,这个已经得到了多方验证。俄罗斯已经明确的要与中国共同开发北极,比如北极的航道开发,北极的资源开发等等。这个也说明,中俄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可以在更多领域推进合作。当然,中俄背靠背合作对于世界也是利好,可以起到抗击世界霸权维护世界稳定的作用。

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强势反弹,俄罗斯和沙特两个石油出口大国,目前都在增加对华石油出口量,争夺中国这块大蛋糕。但在价格问题上,两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俄罗斯选择降价向中国出口石油;而沙特则是选择涨价。

俄罗斯选择降价的原因很简单——西方对俄罗斯石油设置了价格上限,也就是“限价令”。“限价令”禁止任何西方公司向俄罗斯的石油运输提供金融服务,除非俄罗斯以低于价格上限的水平出售其石油。